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广东吹响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冲锋号,奋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再造一个新广东。全省广大妇女正以时不我待的奋进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比学赶超,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新篇章贡献巾帼力量。广东广播电视台广播融媒中心、广东新闻广播联合广东省妇女联合会策划推出《高质量发展 巾帼奋斗正当时》专题报道。南粤女声推出系列专题报道专栏,通过一个个先进妇女典型的故事,展现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她力量”。
今天,带您走近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马玉宏,倾听“她声音”,感受“她力量”。
她在抗震隔震领域耕耘了30多年,从祖国的最北方一路走来,将青春献给了祖国的工程建设,为广东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坚实力量。她,就是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马玉宏。
2011年,马玉宏所在的抗震研究中心团队接到港珠澳大桥的设计任务,所有成员紧急行动起来。历经大半年的时间,最后研究实验形成的报告厚度有小半米高。马玉宏所在团队在国内外首次系统地开展了“海洋环境和地震耦合作用下隔震支座和材料性能力化理论和实验研究”,所创建的海洋环境下橡胶隔震支座及材料耐久性理论,为港珠澳大桥隔震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作了突出贡献。
广东,是马玉宏的第二故乡,她的故事还要从祖国的最北边开始说起。
马玉宏成长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林业局下的一个小林场,家中五个孩子,她是最小的一个,童年艰苦的成长环境造就了她吃苦耐劳的品格。担任小学校长的父亲特别重视家庭教育,这也让马玉宏将吃苦耐劳的劲头更多地用在了学习上。
马玉宏:
林场就一两百户人,初中上完以后初中的英语都没学完,因为老师都是技校毕业或者高中毕业的,到高中的时候,物理、化学、英语都是早上5点起来自己自学的。当时我哥哥跟我讲说有人考上少年科技大学,我当时年龄不大,我想我也可以试一下。劲头很足,我记得很清楚,我当时可以把《政治经济学》一本书完全背下来。
哥哥说的“少年科技大学”实际上是大名鼎鼎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但在那个资讯极不发达的年代,人生的选择往往充满了不确定性。1990年,马玉宏参加高考,最终报考了大庆石油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理由是老师推荐和包分配。连高考的分数都不知道的马玉宏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迈进了土木工程领域。
马玉宏:
1990年资讯极不发达,基本上都是听老师的,老师说你这个肯定能考上,那咱就信了呗!父母都一概不知道,我妈妈都不认字。但是我当时的学号是2号,我相信是黑龙江省数一数二给录进去的。
大学四年,马玉宏一头扎进专业里,起早贪黑,继续保持了高中的学习劲头,并顺利考入哈尔滨建筑大学也就是后来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她又进入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读博士。在攻读博士期间,马玉宏遇到了对她的科研生涯产生深远影响的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礼立。
马玉宏:
对我来说影响特别深的两件事,一个是做人方面,他(谢礼立院士)觉得我这个人比较老实,做事也比较踏实肯干,他就说,老实的人不会吃大亏,可能会吃点小亏,这是我一直坚信的。另外一件事就是做科研思路一定要清晰,分析现在存在什么问题,我想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手段解决问题,直到现在我指导我自己的学生我也是这样指导的。
在谢礼立院士的带领下,马玉宏和团队克服资料缺乏、研究难度大等重重困难,建立了全概率、多目标抗震性态设防理论,作为3项创新性成果之一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4年,马玉宏经谢礼立院士的推荐,从祖国的北方来到南方,成为广州大学周福霖院士团队的一员,致力于隔震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从纯理论研究转向了理论与实验、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并参编我国第一部建筑隔震设计标准,第一部桥梁隔震支座和建筑弹性滑板支座国家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
好评 |
|
0% | 0 |
中评 |
|
0% | 0 |
差评 |
|
0% | 0 |
天津天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苏州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